第八次党代会
首页 新闻快报 公告发布 喜报献礼 聚焦基层 党员风采 新貌.抒怀 党建之窗


首页
党员风采
正文
首页 >> 党员风采 >> 正文

邹方东:我心中的“影响因子”
时间: 2015-12-03 15:01     来源: 刘圆圆 校报665期    责编: 秦慧敏

邹方东: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曾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四川大学“十佳”青年教师标兵、四川大学教学名师、四川大学“最受欢迎的文化素质公选课教师”及四川大学第二届“学生喜爱教师奖”等荣誉。将《细胞生物学》、《现代生命科学基础》两门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精品课程以及四川省精品课程,编写了《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南》和《细胞生物学学习指南》。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教研教改项目,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并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小细胞,大乾坤,三尺讲台上他激情洋溢,寻求心灵的共鸣;循循善诱,他是探寻生命奥秘的引路人;深入浅出,他开启了细胞世界的万花筒。教书育人,乐此不疲,只因深爱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寓教于乐,动情诠释细胞之美

“细胞兮,你是如此神奇。真核高端大气,原核充满生机,古核介于中间,病毒令人捉急……”

13级党劲野同学在《细胞生物学》这门课程结束后心生感慨,意犹未尽,写下了洋洋洒洒的《细胞赞》,用“以诗歌的形式赞美生命的神奇”的方式来表达对这门课的喜爱。《细胞生物学》是邹方东老师为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自课程开设以来,好评如潮,目前这门课已成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和中国大学慕课,是国内影响面最广、关注度最高、最受学生欢迎的《细胞生物学》课程。

在多数人眼中,生物学是高冷范,晦涩生僻、繁杂琐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抓耳挠腮,产生畏难情绪,但邹老师的课堂热烈而有趣,备受同学们的青睐。他思维活跃,谈吐幽默,遇到不好理解的内容,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便化难为易,比如以“好人”与“坏人”的影响力来解释肿瘤和血管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听了顿觉醍醐灌顶,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为了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和培养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授课中他也穿插科学典故和生物学家刻苦钻研的故事,让学生在轻松的故事氛围中领会科学和技术的发现过程。平时的教学中,邹老师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点拨,抓重点,讲方法,让学生课下自觉主动地去弥补和完善书本中细枝末节。这也是邹老师在教学中坚持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而不是填鸭式的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中。

课堂提问和课堂讨论也是邹老师上课的“制胜武器”,同学们主动发问,互相讨论,陈述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唇枪舌战,不亚于一场辩论赛,有同学甚至因此“纠结得睡不着觉”。邹老师十分看重学生的发问能力,并努力为学生营造宽容自由的氛围,他坚信 “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与交流信息是大学生的三大基本能力”。这种讨论方式也延展到了课下,他建立了QQ群,借助慕课平台,在网络上解答学生的疑惑,与学生积极互动,从而形成及时、有效的沟通。

诲人不倦,我心中的“影响因子”

“饮其流者怀其源, 学其成时念吾师”,此时办公桌上的一角堆放着学生寄来的贺卡,其中一张是本科求学于川大后来在北京大学深造的吴志革寄来的,他在来信中对邹老师的照顾和指导表示感谢,并动情地写到“当年在川大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是我终身难忘的记忆”。

“影响因子”是国际上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评价指标,邹老师在采访中提到了自己“影响因子”观,他认为“一位好老师影响的学生不是十,也不是几十,而是成百上千,“授课是教师传递知识的过程,也是教师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的过程”。在他眼中,一名教师最大的成就不是发表了多少论文,申请了多少科研项目,而是能与学生真诚交流,建立师生情谊,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良好影响。

为人师表,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教学岗位上勤勤恳恳,辛勤耕耘,这是教师的使命和责任,而三千桃李的茁壮成长则是一名教师最大的荣光。一名同学在给邹老师的邮件里这样写道“我在今天的期末考试里,发现了细胞生物学更好玩的东西,虽然说不出来,但我想到了一句台词I am on fire(我整个人都燃了),我相信我会通过细胞生物学的考试,并将我的对生物学的热情一直燃下去”。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能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不只是扎实的专业知识,还有对生活的热爱和梦想的追求,这让邹老师感到十分欣慰,也让他深感教师这份职业意义的重大。

现在他依然走过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他的心情同样愉悦,因为这里有他热爱的教学事业和喜欢他的学生们……


上一条:吴传芳:始终对教学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下一条:曹顺庆:让世界认识 “中国学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