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党代会
首页 新闻快报 公告发布 喜报献礼 聚焦基层 党员风采 新貌.抒怀 党建之窗


首页
党员风采
正文
首页 >> 党员风采 >> 正文

成翼娟:一个白衣天使的大爱春秋
时间: 2013-08-28 11:04     来源: 华西医院廖志林    责编: 廖芹

不畏艰险的护士“小兵”

1949年4月,成翼娟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父亲是华西协合大学(现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博士毕业的外科医生,母亲是仁济高级护校毕业的护士;父母均是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的技术权威和主要缔造者。她从小就耳濡目染,接触最多的是医院、病房、病人,夜里常常听到的是父亲紧急会诊,或手术台上需要赶快救人的事情;这种熏陶,使她懂得“生命至上”和“大爱”是医者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因此她从小就立下志愿,长大了也要当医生,要用自己爱帮助病人。

1968年,成翼娟因父亲系“反动学术权威”之故,护校毕业被分配到四川绵阳专区最边远的平武县水晶区黄羊公社医院。虽未如愿当医生,但护士同样是“医者”,只要有心中有爱,也可以除病人之疾苦,助健康之完美;因此她毫无怨言来到黄羊公社医院,开始了她作为白衣天使的人生旅途和护士的职业生涯,而且这一干就是15年。

平武县水晶区黄羊公社医院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海拔3000米,境内山岭绵延,峰峦重叠,是羌、藏少数民族聚居的县。黄羊公社距离县城135里,全是绵延的山路,一边是陡峭的悬崖,一边是奔腾的激流,望一望,也让人胆战心惊。当时公社医院的条件很差、设施简陋,医院只有一位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医生”。从来没有在农村生活经历的她首先要面对的是生活的艰难— 吃住行,吃:山区只有包谷面,很粗燥,难以下咽;住: 3平方米,只能放下一张小床和一张课桌,连椅子的位置也容纳不下,看书写字只能坐在床边。平武的冬天很冷很冷,气温常常在零下7度;行:当地交通极不方便,没有公路、不通汽车、只有步行,雨季泥石流滑坡、冬季大雪封山,常常造成交通阻断,学会吃包谷面、学会艰苦条件下的生活、甚至学会走山路,职业生涯开始就面临极大的挑战。在公社医院,她承担着多重角色,既是“医生”又是“护士”还是“护理员”。当她给父亲诉苦时,父亲语重心长的告诉她,哪里有人哪里就需要“医生”。

因为交通不便和当地经济落后,缺医少药在当地十分严重,山区的老百姓生病要走很远的山路到医院或者请医生出诊。1968年12月成翼娟分配到这里。当时正值冬季,天上飘着鹅毛大雪,地上有一尺多的积雪,很冷很冷,呼吸、讲话解释一股白汽,房间里没有暖气、没有空调,取暖当地人叫做“烤火”。

刚到黄羊公社的第一天傍晚就遇上请出诊接生,成翼娟背上简陋得只有碘酒、酒精、两付空针的出诊箱,高一脚低一脚的跟在老乡后面,不知走了多久,来到孕妇家里。当地产妇生产都是自己在家里接生,产褥热、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很高。请接生是因为孕妇发作一天了还没有生下来。房间里光线很暗,孕妇在小声的呻吟,她仔细的检查了孕妇宫口开大的程度,又检查了胎位(因为这里从来没有产前检查),安慰她不要紧,只是因为没有进食,又很紧张,所以没有力气了, 她劝孕妇吃了一点东西,守护着她,孕妇慢慢安静下来,努力配合。后来,成翼娟再回忆这件事的时候,非常骄傲:从来没有接生经验的护士在孕妇家中,在昏暗的煤油灯(没有电灯)下,煮沸消毒剪刀、镊子,用科学的接生方法挑战了传统,宣传了新的接生知识,保证了母子平安,并以此在黄羊公社出名了,她接生的孩子都又白又胖,再没有夭折。再以后,产褥热、新生儿破伤风也没有再发生。

1971年当地流行麻疹,因为缺医少药,生病的人和家庭缺乏基本的医药知识,麻疹快速的流行、蔓延,并发症威胁着生病的孩子,成翼娟凭借已有的医疗护理知识:早期诊断(费科氏斑)、预防并发症肺炎,治疗生病的人,告诉大家预防的措施,使得当年危及老百姓的传染病没有暴发流行,麻疹患儿并发症少、死亡率低。这件事和他们救治成功的一个又一个病人,使成翼娟在当地的老百姓中很有威望。当他们调离黄羊公社的时候,当地老百姓送了一程又一程。而山区需要医务人员,也影响着她对自己专业的态度 - - 对病人的爱心、坚韧、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不断学习进取的精神。

1976年8月16日,松潘--平武发生7.2级地震,成翼娟当时就在松潘--平武接壤的四川平武县水晶区医院工作。地震发生后,绵阳专区医疗队来到水晶,代她的父母到处寻找她,结果在医院找到她。此时身为母亲的她,毅然将女儿送回成都,自己留守在水晶,和其他的医务人员一道天天在灾区巡诊,送医送药上门。在她的手上至今还保留着一张珍贵的照片: 因为山区灾后交通阻断,送医送药上门一户人家常常会走上大半天,如果两山相隔中间有急的河流,溜索(一根钢丝)就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要过河,人就绑在上面滑过。虽然她很胆小,但是滑过去十分钟,绕路过去,一天也访视不了几家人,于是她选择了勇敢,为了把医和药尽快送到老百姓手中,她和其他的伙伴一起走向了溜索,这张照片正好被中央电视台报道灾区灾情的记者看到,照了下来。

灾后七天一直余震不断,连降暴雨,造成山崩、塌石、泥石流,一次在巡诊的过程中,刚刚走过的路突然裂开几尺宽的大口,差点就掉了下去,好险!大家的背上都冒出了冷汗。

指挥若定的护理“将军”

如果一个护士一生有一次机会参加重大地震灾难救援是一种幸运的话,那么两次经历重大地震灾难救援的成翼娟可以说是非常幸运。距平武地震22年后的2008年5月12日,成翼娟再次经历特大地震的医疗救援。而这次,她的角色已经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主任,如果22年前她还是护理队伍中的一个“小兵”的话,这次她已经是汶川地震医疗救援“华西方面军”的一位“将军”了。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医疗救援中,作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主任,成翼娟俨然是一位指挥若定“将军”,科学合理地调度指挥着数千人的护理队伍,为抗震救灾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她所在的华西医院是离震中最近的国家级大型综合性医院,承担着大量危重伤员的救治任务,短短21天里,就收治地震伤员2618名,其中危重伤员1153人,急诊手术1239台,血透77人,同时医院还有大量需救治的其他病人。灾难发生时,成翼娟清醒分析现状,科学决策:第一,快速疏散、安全转运当时还在门诊、住院、手术的两万多病人及家属,确保病人和护理人员的安全;第二,迅速抽调护理骨干,参加医院组建的医疗队,奔赴震中灾区抢险;第三,迅速组建急诊医护团队,现场参与并指挥急诊救护、接待源源不断从灾区现场通过机场转运来的病人,快速拣伤分类;第四,以最快的速度调整空间、抽调护理骨干、准备各类物资,建立灾区病人集中收治病区、骨伤病人专用病房,扩大ICU床位,新组建ICU病房,保证伤员以最好的条件、得到最及时的收治;第五,两天后送来的地震伤员伤口出现异味,完善院前分诊流程,防止医院感染,使30余例疑似气性坏疽病人的收治有序进行;第六,组织飞机转运小组,培训人员,保证了25批803名病人的安全飞机转运。成翼娟从强化护理管理职能着手,通过整体工作部署、护理人力资源高效调度运转、管理者的示范作用、多部门与多学科交叉的协调、救援关键环节和关键环节任务落实等几个方面,有力支持了医院抗震救灾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为保证护理质量、降低病人伤残率与死亡率做出了突出贡献。华西医院被誉为抗震救灾中流砥柱,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成翼娟同志领导的华西医院护理团队获得“全国卫生系统护理专业巾帼文明岗”;成翼娟同志个人被授予四川大学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如果上述文字表达的是成翼娟作为护理部主任在抗震救灾中的运筹帷幄的话,那么下面这些故事则记录了她作为一个老护士对病人无限关爱。

汶川特大地震医疗救援过程中,成翼娟天天坚守在医院临床一线,实践着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最大的努力来救治伤员”的信念。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村民仁增已怀孕7个月,在逃生的过程中受伤。5月21日被转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抢救,诊断为第5、6颈椎骨折,压迫脊髓造成高位截瘫,合并肺部感染,行气管切开术后转入ICU病房治疗。由于仁增病情危重,仁增的丈夫想放弃孩子,但仁增却舍不得这个小生命。为了孩子和母亲,成翼娟带领ICU医护团队和营养师一道,制定她的治疗方案和营养方案,她一直惦记着这母子俩,只要一有时间就去看她。仁增头不能动,脸不能笑,但她只要一看到老主任来了,就会眨一眨眼,用眼睛和她讲话。7月11日,历经精心保胎近两个月的仁增产程发作,成翼娟一直守护在仁增床旁,鼓励她加油,孩子一落地,成翼娟赶紧接在手上,吸出孩子口鼻分泌物,包好婴儿包被。抱给坚强的母亲看时,成翼娟和仁增眼中都包含着幸福的热泪。在华西医院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仁增于2008年7月11日顺产下的这个一男孩起名 “天赐”。

5月20日晚上11点,北川中学高一的学生段志秀,一位美丽文静的16岁羌族姑娘,在废墟里被压埋了10多个小时后被救出,左大腿严重压伤,肌肉组织严重坏死,截肢后她被紧急转移到华西医院,她的伤情实在是太重,在转运途中她需要用升压药维持血压,呼吸机支持呼吸,一进ICU就被评估为最危重的伤员。此后因为伤口严重感染,多重耐药,对任何抗生素都不敏感,小段生命垂危。后经过抢救小段渡过了难关。但每天她都是白天睡觉,晚上要护士们陪她聊天。成翼娟知道了这个信息,和护士们一道分析,因为在废墟压埋时间太久,小段出现的是创伤后压力综合症(PTSD),是在遭遇或对抗重大压力后,心理状态产生失调后产生的症状。于是成翼娟常常去看她,关心她,从ICU转出到康复科后也从未间断,小段按上假肢出院了,依依不舍的对成翼娟说:成婆婆,我会想念您!您不要把我忘了哦!成翼娟怎么可能忘了一起和灾害抗争赢来的生命!

5月20日被滚石压埋196个小时的王友琼老人被紧急送到华西,成翼娟立即赶往重症监护室,她握住老人的手说,到华西了就是到家了,放心,我们会全力救治您们。随后她和主治医生、护士一道精心制定方案,妥善安排好人力,才又匆匆巡视到其他病房。

在废墟中度过20岁生日的贾正娇也被送到华西ICU。 地震时她被压埋在废墟下,她的哥哥疯狂的在废墟上寻找她,哥哥告诉解放军,妹妹今天生日。当贾正娇被解放军救出来,大家齐声为她高唱生日歌。贾正娇来到华西伤情就很重,成翼娟巡视到ICU,医生正好在给她作血管彩超,成翼娟轻轻的抬着贾正娇肿胀的腿,暗暗祈祷:希望血管没有受到影响,腿可以保住,不用截肢。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成翼娟就这样一直抬着贾正娇的腿,完全忘记了自己强迫体位带来的不适。随后贾正娇多器官功能衰竭一道一道难关一次一次闯过,最后成功保全了双腿,成翼娟至今还记忆犹新当时贾正娇肿胀的腿远没有当时医护人员心情的沉重,一只腿可是一个伤者以后一生的生活质量啊!

在汶穿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后重建过程中,她除了对自己医院护理工作的管理调度和对自己身边病人直接关爱外;她还十分关心爱护护理姐妹们,并把这种关怀推及到全四川的护理队伍。作为四川省学会理事长,她多次亲临灾区医院,从灾区帐篷医院到板房医院,再到灾后重建新医院。

四川省有护士12万,四川省护理学会是引领护士发展学科的学术性团体。2008年汶川地震,作为学会理事长,成翼娟女士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向全省护理人员发出慰问,鼓励大家战胜困难。

都江堰中医院在汶川特大地震中护士遇难最多的,成翼娟的得知后,又风尘仆仆赶到都江堰。中医院护理部李主任一见到理事长就象孩子见到母亲一样抱头痛哭,李主任报告说:她才去了一个受伤护士的家里,又赶去另一个护士的葬地,心太苦了,身体太累了。成翼娟搂住李主任说:“再苦我们一起扛,再大的灾难也要象南丁格尔那样,让受难的伤员看到和体验到帮助、照顾、安慰和希望”。随后她送上了慰问金,新的干净的护士服和护士鞋,让在废墟中站起来的护士姐妹干干净净的出现在帐篷病房里。

她得知北川县医院当天上班的所有医护人员无一幸免,全部遇难心情十分沉重。立即组织常务理事单位向灾区发起募捐。她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好传统,我们护士有困难,我们不帮谁帮?在她的带领下募得30多万,在灾区护士最困难的时候送到她们手中。在群山环抱的北川县医院的帐篷医院旁,她和当地的护理姐妹头顶着天,脚踏着地,望着满目疮痍的滑坡山体,坐在小凳子上,手拉手齐唱《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们是一家人》《感恩的心》,一首又一首,有的人哭了,但她们的手握得更紧了。

北川县医院的帐篷医院过渡到板房医院,医院开始了更多的医疗活动。新护士开始招募,成翼娟又带领华西护士团队,送去培训要用的护理操作模型人,在板房医院前面的停车场,临时作了培训教室,大家围在一起,徒手心肺复苏一边操作,她一边点评:按压的位置如何判定?护士如何节力?按压的深度不够,频率太慢,一直到北川的同仁学会为止。走到板房病房,她看到一个上肢骨折的男性年轻患者,立即就以这个病人为例,为护士长们示范因地制宜的护理查房,护士长们说,成老师使我们在灾后过渡期让病人同样能获得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茅舍顿开,开阔了思路。北川县医院搬迁到灾后重建新医院后,成翼娟又赶快组织一些护理的书籍送过去,《急诊科护理手册》《静脉输液治疗手册》《呼吸疾病护理手册》,各科齐全。护理部张淑英主任说:几年来,成老师就像雨露阳光,总是在我们最需的时候出现,而且总是送来我们最需要的东西。

灾后,中华护理学会和香港医管局迅速组织项目,推动该项工作。成翼娟女士作为护理部主任的华西医院承办了三期,近2000名护理师资和骨干的培训。 面临的困难是:护士需要培训什么?课程如何设置?各方面的师资如何组织?2000名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医院培训护士的安排。在卫生部护理处郭燕红处长和中华护理学会李秀华理事长的支持下,在灾区伤员渴求护士帮助的动力下,精心策划,周密安排,每期近700人的培训座无虚席。为灾区培养了一批灾害护理的骨干,在灾后重建的伤员康复、心理支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青海玉树地震的医疗救援中发挥了经过培训后知识、能力的突出表现。

三赴西藏 大爱无疆

四川是距离西藏最近的省份之一,由于西藏海拔高平均达到3000多米以上,再加之气压低,空气稀薄,氧气含量仅为平原的70%左右,进藏常常发生高原反应,所以对于进藏有点谈虎色变。成翼娟曾三次在西藏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进藏,是西藏护理队伍快速进步的最好的良师益友,在西藏医疗界传为美谈。她为加强西藏高原地区护理技术支撑,多次奔赴西藏高原边远地区进行技术帮带和学术讲座的行为,深受藏区军民的欢迎。

1998年5月,成翼娟随卫生部援藏项目第一次进藏,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届护理管理人员培训的四位老师之一,五天课程负责两天,主要讲授护理质量管理实务。现任西藏自治区医院护理部主任、当时是病房护士长的刘晓琴回忆起当年的情况,还赞叹不已:记得四位老师第一天进藏,刚到自治区医院病房,才上二楼,护理处的杨静老师就因缺氧倒下了,马上送监护室抢救,成老师晃了两下,扶住了墙没有倒下;但成老师上最后半天课时,快结束的时候,嘴唇发紫,脸色相当难看,她没说,但是我们都知道。下课了,成老师耳朵已经听不到了,因为空气缺氧,讲课又很费力,她是在没有听力的情况下,讲完了这堂课的。事后老师们还把讲课酬劳全部捐给了自治区护理学会,作为护理人才培养基金,这给当时参加培训的护士长们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2008年1月西藏自治区医院护理部主任刘晓琴几经辗转,再次找到成翼娟。因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多方邀请专家进藏,作一个澳大利亚国际援助的项目评估,因为冬季拉萨氧含量更低,仅为平原氧含量的50%,高原反应更为常见,而没有合适的专家可以去。成翼娟听后二话没说,直接答复:订机票吧!在拉萨工作的十天时间,成翼娟已近花甲年龄,吸氧状态下还心累气紧,但每天到病房,访谈病人、医务人员,观察护士每天工作流程和质量,全方位评估后完成了一份高质量的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护理人员培训的项目评估书,获得了澳大利亚政府援藏项目的支助。

2011年6月她应邀第三次奔赴雪域高原西藏军区总医院,到西藏的当天,她不顾旅途劳累和高原反应,立即了解西藏高原地区护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急需补充的知识,订出帮带计划,及时为西藏军区总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专题讲座,将优质护理服务的创新理念传授给全体护士们,使听课者受益匪浅。讲座之余她去到病房查房,逐一地看望重症病人,问寒问暖,了解护理状况,她和蔼可亲的面庞,满含真情的问候,使住院的藏族患者深受感动,也感染着在场的所有护理人员。在查看病人时,成翼娟凭借自己多年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针对性地提出护理问题,并耐心分析讲解,提出护理措施,把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和专科护理知识悉心地传授给护士们,夜深了,还看到她在病房忙碌的身影,护士长们簇拥在她的身旁听她谆谆教诲,大家都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在学习护理创新理念、提高护士综合服务素质及专科护理技能同时,护士长们更感受到一位资深护理人的敬业精神和崇高情怀。全国道德模范、西藏军区司令员兼总医院院长李素芝感慨地说:“成翼娟主任身上彰显出的不仅是有着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和高超的护理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她有着强烈的敬业精神和用心用情为病人服务的人格魅力,堪称护理人的楷模。

把队伍和学科带向更好、更高、更强

从一个边远贫困的公社医院的小护士,到大学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护理学教授,成翼娟的护理生涯堪称中国护士的成长标本。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因为成翼娟自己长在地区医院,从最基层的公社医院、区医院、县医院,一步一步走到华西医院护理部主任的位置。所以44年来的身体力行让她深知:护理学科要发展,人才是根本。因此,培养人才,带好队伍,发展学科,是成翼娟成长为护理管理专家后最重视的工作。

在中国护理人才培养方面,她联合协和医院的护理部,改革了以往多年“大锅烩”的培训模式,制定出分层次培训计划,鼓励护士进行在职继续教育,从而形成了具有协和特色的在职护士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目前,全院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士已达91%以上,远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

在多次出国交流访问过程中,成翼娟亲眼目睹了美国专科护理的现代发展,她认为这也将是未来护理发展的趋势,也是护士自身发展的广阔平台。2006年,华西医院在院内培养ICU专科护士后,随后又在伤口造口、糖尿病教育、康复护理、PICC等12个专业培养 多名专科护士。通过有序的专科管理,取得了令国际、国内同行称赞不已的成绩,达到了国际水平。同时,还有3个专业作为中华护理学会、12个专业作为四川省护理学会专科护士培养认证基地,为全省输送了大批专科护士。她担任护理部主任期间,每年都接待来自全国各兄弟单位参观学习的护理人员近千人。每次她都是热心接待,并将自己总结的经验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大家。同时,她还利用宝贵的业余时间到全国各地做学术讲座,分享临床护理工作的新理念、好经验。特别是到一些偏远、艰苦的地区讲学,她更是觉得有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总是尽可能的在有限时间内为同行们带去更多的知识。

作为华西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成翼娟领导的是一支近三千名护士队伍。一方面,医院规模大,病人要求高、危重病人多,另一方面护士人数多、队伍年轻;作为华西医院护理管理者,她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人员紧缺与人员培养的矛盾。成翼娟认真分析、全面规划,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加强护理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带出一支各方面都过硬的护理队伍,适应了医院快速发展。

多途径:她向医院争取相应政策,采取国内外培养方式(国外主要培养护理高端人才,如:攻读博士学位、培养小儿心脏外科、器官移植等特殊专科、专病护士;国内主要是立足岗位,通过在职学习,提高大专、本科学历的学习)。多形式:短期进修、学术交流、邀请国外知名专家讲学等。截止2010年12月华西医院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全院护士的90.7%,远远高于全国水平,护理人员成为医院快速发展的生力军。 同时,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通过观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方法创新,使护理管理充满活力。成翼娟主导和参与的:运用流程改善推动为病人服务的改进;和国际接轨,创建医生跟病人走的模式--用护士长管理病房,提高医院效率、提高病床使用率、大大方便病人;创建和推动医院预约挂号模式,彻底改变医院门诊病人就诊方式等等,提升了医院服务品质,奠定了护理管理在医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加强护士队伍素质能力培养的同时,成翼娟还创新性地推动整体护理模式,并以此改变护士观念。中国的传统护理模式是功能制,随着社会的进步、疾病谱的改变、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以及中国的护理教育不断提升护士的素质,九十年代中期全国在责任制护理的基础上探索对护理进行改革,提倡实施整体护理。在这一时期面临的困难是挑战传统,护士从思想到行为都需要发生革命性的转变。成翼娟作为带头人通过:召开论证会--确立正确的思想,学习护理相关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艾伦的自护理论,落实整体护理程序-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特别是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护士的角色跳出仅仅是完成治疗、护理的视野之外。以“创新”为主题的整体护理模式激活了华西沉淀多年的精髓,以“关怀服务”为宗旨的护理理念得到了全面落实和加强,护士是健康服务的照顾者、健康教育者、管理者、研究者,使护士以崭新的社会形象和自我价值出现在华西。此后,总结了华西成功的经验,先后出版《整体护理理论基础与实践》《整体护理实践》两本专著。华西护理成为国内同行先进理念的推动者;2010年,华西医院护理被卫生部评选为临床重点专科。

成翼娟44年的护理职业生涯,是她践行“爱”、奉献“爱”过程。这份爱,包含了她对事业、对病人和对同事的爱;落实在她每一天每一件的平凡小事当中;表达为对病人的细心呵护、春风化雨,对同事的严格要求、帮助成长,对事业的无限忠诚、精益求精。

总结成翼娟44年的护理生涯,我们看到了一部浓缩的中国护理界的“大爱春秋”,而这正是中国护理界对南丁格尔事业的继承发扬和对南丁格尔精神的中国版注解。


上一条:曹钰:全国医德楷模
下一条:政治学院肖旭教授先进事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