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党代会
首页 新闻快报 公告发布 喜报献礼 聚焦基层 党员风采 新貌.抒怀 党建之窗


首页
喜报献礼
正文
首页 >> 喜报献礼 >> 正文

【成就巡礼】四川大学着力教育改革创新 一大批高素质拔尖人才蓬勃涌现
时间: 2017-05-16 20:49     来源: 新闻中心 龙莉    责编: 廖芹

编者按:

2011年4月四川大学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正确方向,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团结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抓党建促发展,学校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办学水平、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夯实了牢固基石。

2017年6月下旬,四川大学第八次党代会将隆重召开,学校新闻中心从今天起陆续推出系列巡礼报道,集中回眸六年来学校发展路,展示六年来学校新成就,让我们在一次次回眸中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团结奋进,满怀豪情迎接学校第八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四川大学着力教育改革创新 一大批高素质拔尖人才蓬勃涌现

自学校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四川大学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一立身之本和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以百年名校的深厚人文底蕴强化人才培养,以综合大学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人才培养,以研究型大学的科研强势带动人才培养,以开放性大学的优质国际教育资源提升人才培养,以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创新保障人才培养,不断推进各类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着力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高端国际化培养,取得了丰硕卓著的教育教学成果,一大批高素质拔尖人才在学校茁壮成长,积极投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业,续写了川大这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百余年来的教育强国梦。

办最好的本科教育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人才

六年多来,四川大学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人才,全面落实体现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的“323+X”本科生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办最好的本科教育。

学校着力将一流的科研队伍、优秀的科研成果和优质的科研资源与本科教育相结合,不仅坚持院士、杰出教授、“973”首席科学家等高端师资参与本科生培养,院士等高端师资平均每年为本科生开设课程、讲座800余门次,教授为本科生开设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比例达95%以上,而且学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等高端科研平台资源全面向本科生开放。涉及文学、历史、数学、物理、化学、基础医学、生命科学等专业的9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更是实行基地科教协同育人举措, 9个基地60%以上学生进入哈佛、耶鲁等世界一流大学深造,成为教学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为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学校实施并首批入选了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行学业导师+科研导师、国外导师+国内导师的“双导师制”,致力培养基础学科领域领军人才,2013年以来,累计超过200名毕业生进入国内外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深造。 实施并首批入选国家“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国高校试点学院改革计划”,4大类计划共覆盖23个试点专业,采取学校与行业单位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组织行业专家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每年投入2000万和行业单位共建实践基地,选派学生到国内外知名单位进行创新创业实践,致力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培养行业领袖。

学校注重发挥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多学科优势,既强根本,稳步实施“文理基础学科教育强化计划”,投入420万元设立“公共基础课质量提升计划专项”,夯实学生人文修养和理学基础。又重交叉,充分依托多学科资源加强专业改造,加快推进交叉学科专业建设,构建了全新的本科专业体系;通过多学科交叉联合建立了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培养班、文理工科创新班与跨学院的创新班和吴玉章学院等,交叉专业实验班总数达到6个,充分集中多学科优势资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施“交叉学科复合课程计划”,构建了多类型、多层次学科交叉渗透的课程体系,鼓励学生跨专业修读课程,设立了数十个辅修和双专业(双学位);坚持开设学术前沿讲座、增加前沿性课程,积极支持跨学科创新创业项目和各类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多举措、大力度培养跨学科交叉复合人才。

学校吴玉章学院作为在全国率先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荣誉学院”,不断加强多样化教学创新和前沿性科研实践,与国外多所高水平大学合作开展“博学计划”,学院每年平均有近80%的毕业生进入国内外一流大学深造。

学校尊重学生独创个性,整合资源推进“双特生”培养政策,坚持为“偏才”、“怪才”搭建成长成才平台,不少毕业生相继进入世界名校深造。

同时,学校坚持一、二课堂紧密结合,以校训校史、活动、环境、网络等为载体,以丰满学生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为指归,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用丰富多彩、有内涵、有品位的校园文化感染学生,同时通过全面实施名誉班主任制度,加强“奖、贷、勤、助、补、保、免七位一体、联动助学”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建设等举措,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智慧、有责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构建研究生科学培养体系 促进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蓬勃涌现

六年来,四川大学积极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建设,优化研究生学位类型结构。完善了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强化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多学科交叉培养,重视支持研究生更多参与前沿性、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和各类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以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宽阔学术视野促进高水平研究生培养;完善了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制定实施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总体培养方案》,完善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占招生总规模的53%。水利工程、化学工程、项目管理领域获得了“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工程领域”称号。商学院MBA项目连续三年荣获“中国十大MBA教育学院”称号,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入选学院。

学校不断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学校获批成为教育部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单位,全校各学科点重新修订了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构建完善了硕博贯通的一级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以新培养方案为基础,学校加强了学术学位研究生教材建设、全英文课程建设、全英文专业建设、示范性课程建设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课程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不断完善以研究生综合素质课程核心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深入开展研究生学术道德与科学精神教育;坚持开设了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学术论文写作等研究生综合素质系列课程,开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专题研究班”“诚信教育宣传月”等活动,实现了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全覆盖。

积极探索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了“433”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加强研究生硕博连读与中期分流,从2011年开始实施“3+2+3”本硕博连读计划,建立贯通式培养机制,支持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更好地发挥潜能,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涌现;大力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项目建设,平均每年举办面向研究生的各类高水平讲座论坛100余场,其中“口腔医学博士论坛”获准全国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项目建设。

强化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确保生源质量,强化科学选才,学校坚持批量遴选优秀高年级本科生进入“3+2+3”本硕博连读计划,实行长学制培养;稳步推进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在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8个单位推进了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实施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动态管理办法,不断强化研究生导师职责,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强化优秀博士论文重奖激励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督保障体系,按照“重在保障、奖惩结合、分层负责、系统实施”的原则,从导师、学院、学科和学校等多个层面强化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监督保障。

实施高端国际化教育 为学生叩开走向世界之门

为了开拓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国际合作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国际竞争力,真正培养能立足中国、胸怀世界,积极参与、融入、影响和引领国际事务的一流人才,四川大学大力实施高端国际化教育。

学校不断深化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开展 “2+2”、“3+1”、“1+2+1”、“3+1+1”等模式的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加强学生海外学习发展基金建设,资助优秀本科生出国学习、研修;坚持选派优秀本科生到国际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参观考察和实习;积极通过国际夏令营等活动,实现学生到国际一流大学短期学习的文化之旅,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海外交流或学习的经历,每个学生都能具有参与国际交往和国际事务的能力和本领。自2012年起,学校在全国率先推出并连续五年开展了“实践及国际课程周”,邀请牛津、哈佛、耶鲁、斯坦福等世界一流大学的1600多名学生和500多位外籍专家来校参与,开设各类短期实践类课程和全英语国际课程1000多门,开展创新创业和科研训练项目1096项,举办国际交流营活动近200多个,每年受益学生超过3万人次。

学校坚持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推进国际一流研究机构建设,并积极引入匹兹堡学院等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探索世界一流人才培养新模式。与此同时,学校全面打造国际化、前沿性师资队伍,将加大高端外籍教师的引进力度作为加强学生国际化教育的重要方面,把给本科生授课作为引进高端人才的首要条件。

为推进与国际一流大学、国际前沿学科的接轨,学校还不断优化专业、深化课程设置改革,加强全英语专业及课程建设,全校新建全英文授课专业超过13个,开设全英语课程近500门,吸引了全球98各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学生留学川大。2015年,学校率先设立总金额1亿元人民币的“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奖学金,着力培养国际青年领袖。

同时,学校大力促进研究生国际交流,研究生国际化培养取得新进展。拓展了多项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选拔公派了多名研究生出国留学。学校还从2011年开始实施“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项目,数年来累计资助800多名研究生在世界各地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立体孵育创新创业人才 让创意落地、梦想开花

四川大学在全国高校率先出台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行动计划18条,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协作精神和社会担当能力,造就更多具有国际视野、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高层次、高科技型的创新创业人才。

为实施“以学为中心”教学改革,促进从“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构建、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从“课堂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向“学生中心、学习中心、学习过程中心”转变,大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学校全面开展了“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举行“探究式—小班化”教学竞赛,目前开设互动式、小班化课程9000多门次,占比超过70%。投入1800万元打造“双创”小班化互动式智慧教学环境,新建互动式、小班化教室180余间,占比达45.7%,同时还新建了互动式走廊及学习区。在全国率先推行“全过程考核、非标准答案考试”为核心和特色的学业评价改革,开展了非标准答案考试课程930门,并不断深化“高质量、多样化”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深入实施“学业(课程)考核全程化、评价标准多元化、考核方式多样化、考核结果动态化”的“四位一体”学生学业评价新体系。

为提供最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每一位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潜质和能力,学校加强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建设,全面实施“万门课程”建设计划。不仅邀请世界名校教授开设“学术型课程”近700门,还聘请海内外知名企业家、创新创业精英及相关领域专家组成学生创业导师团队来校开设各类短期实践课程、实习实训课程,致力组建一支2000人左右的国际化、高水平的校外创新创业导师队伍,目前“创新创业型”、“实践应用型”课程总数接近2500门,同时还和其他知名高校共建中国式慕课平台——“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WEMOOC),实现国内优质课程开放共享,目前精品开放课程、“中国大学MOOC”达到54门、选课总人数达63万余人。在丰富课程体系的同时,学校还积极破解课堂教育与创业实践“两张皮”难题,精准有力地推动学生创业实践,在全国高校率先推出并精心打造大学生创业操盘实践项目,通过“创业培训课程+实战经营+创业导师及行业资深专家的深入辅导”的模式,帮助学生直面市场,深入了解企业运作,充分认识市场环境,最终发掘实战经验“第一桶金”;同时积极推进三个校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特别是重点打造了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i创街”,为广大同学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良好条件。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为打造优越的创新环境,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用火热的创新创业氛围引燃同学们头脑里的智慧风暴,学校大力激励推进1000个学术型社团建设,目前已注册学术型社团600多个,每年开展学生课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2000余场,学术型社团成为培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同时,学校每年开设数百余场创新创业论坛、讲座,坚持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论坛” 、“四川大学学生科技节”等,近年还举行了“四川大学‘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客中国·新青年行动”、“创业天府”等大型创新创业活动,每年创新创业主题活动覆盖面超过10000人次。

为了给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供良好条件保障和服务支撑,确保同学们头脑中一个个的奇思妙想逐步落地、开花、结果,学校实施多元化学籍管理办法,实行弹性学制,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和创新创业奖学金,实行“创新人才免试保研”制度,将所有本科生纳入创新创业培养体系,鼓励优秀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学校重点打造 “双创”教育实践平台、大学生创新创意实现平台—智造梦工场、变革性技术国际研发转化平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平台、“一带一路”创新创业平台五大示范平台,并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与孵化中心”、大学生创业俱乐部等,为学生搭建优质的创新创业平台,每年配套50万元专项设立学生创新基金,资助推动学生投身科学探索与创新创业,形成了以“企业+高校”模式建设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以“政府+科技园”模式建设大学生创业园的创业复合平台,积极探索形成激发学生创业梦想、培养学生创业技能、孵化学生创业成果,并服务社会需求的工作体系。学校还加强现代医学、人文社科综合、物理前沿与电气新技术等“双创”智能化全天候自主实验平台建设,鼓励学生进实验室、进课题、进科研团队,每年投入1500万元设立学生“异想天开基金”、“自主研究项目基金”,让学生人人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研训练计划”、“异想天开计划”。

在2016年学校建校120周年华诞之际,为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川大学子、全球优秀青年到中国、到成都、到川大创新创业,学校还成立了“全球川大校友创业家联谊会”,发起和倡导全球校友、社会企业共同设立了“50亿+”的系列“双创”基金;同时中国工商银行四川分行提供120亿元设立了川大“双创”信贷融资。学校还探索出台《四川大学“双创人生”供给增值行动计划》,致力为已毕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专利申请、法律服务、投融资服务等一系列支持和帮扶,助力已毕业学子更好地成长成才。

提高生源和毕业生就业质量水平 成为西部最重要的高质量人才输送基地

六年多来,四川大学认真贯彻国家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完善各类招生管理制度;积极创新和深化招生宣传工作,通过川大名师宣讲团、重点中学校长论坛、学科专业夏令营、川大学子家乡行等形式拓展优质生源渠道,建设优秀生源基地,与知名中学构建了新型“高校—中学”合作关系,推进了国家级示范中学“人才培养联系基地”优秀生源基地建设,稳步提升了生源质量。

为提供优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学校建设了“前置化、立体化、模块化、精细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利用“互联网+”就业技术对毕业生就业创业开展立体化、全程化服务。实施了校院两级“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计划”,坚持为每个就业困难学生提供至少“一次个体咨询、一次技能培训、一次就业补贴”,通过经济援助、分类指导、专场指导、个体辅导、就业推荐等一系列措施对困难毕业生实行全方位帮扶。

六年来,四川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不断上升,年均总就业率达95.11%,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综合评价满意度超过97%,学校荣获“全国毕业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学校超过60%毕业生在西部就业,成为西部最重要的、高质量人才输送基地。

人才培养成果丰硕 大批高素质拔尖人才茁壮成长

六年多来,四川大学坚持“精英教育、质量为本、科教结合、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学校确立的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刀阔斧搞改革,满怀激情做创新,出真招、实招、狠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学校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课程总数达到29门;获“爱课程网”评选的中国大学慕课优秀组织奖、杰出贡献奖和新锐奖;口腔医学专业成为国内首个通过国际认证的口腔医学专业,4个专业获准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新增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获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9个,学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获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

学校学生科研创新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不断提升。6年多来,学校本科生共发表SCI、EI或核心论文1000余篇,申请通过专利100多个。共2万多人次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近1100项;其中在2015、2016年先后两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共获金奖4项、银奖3项、铜奖4项。9040余人次学生在国际国内各类竞赛中获奖,六年累计获得国际奖91项,全国特等奖136项、一等奖242项;其中连续四届获得“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6项,累计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先后有6名学生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截至2016年底,全校学生共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000多个,共有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1491个,核心骨干成员学生4500余人,累计获得专利68项、注册公司121家、注册资本8000多万元、获得项目融资4亿余元,实现项目产值6.7亿元,学生创业企业孵化成功率超过80%;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批省级以上项目450多项,覆盖学生7895人次,覆盖率达88%。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多家中央级媒体就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报道。2016年,学校获批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16年4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学校百廿校庆前夕亲临学校考察指导,重点考察学校“双创”工作,对学校为西部地区培养输送人才和在“双创”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鼓励学校为全国“双创”带头,多出世界一流学科,担起保就业、惠民生的重任。

六年多来,四川大学培养涌现了诸如大学期间获得26项中国授权专利的范雲鹤,在《Journal of Dental Reserch》等国际口腔医学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3篇的尹星,荣获全国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蒲伟,2014年作为全国唯一一名大学生赴南极考察、将川大校旗插上南极的黄加顺,创建“实唯科技”、公司产值1000余万元、获得首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的冯军帅,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优秀人物、2016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得者王成弟,创建“Medlinker”医生联盟学术交流平台、荣登“福布斯杂志30位30岁以下亚洲杰出青年榜”榜首的王仕锐,将“英特尔-伯克利全球技术创业挑战赛”全球第三名收入囊中的“SCU Panda Park创业团队”,勇夺微软“创新杯”Office应用挑战赛全球冠军的iGeek Studio团队......等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素养高、能力强、视野宽、成果牛的学霸级人才;学校学生研发出了“微波中药提取仪”、可循环利用 “生物降解塑料技术”、 “无水制革”等一大批拥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具有突出技术革命意义、对改善人类生产生活具有重要价值的专利技术或产品,在国际国内高校及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六年多来的川大校园,近10万学子不断接受着具有鲜明川大特色和浓郁创新特征的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自由全面发展教育,每天都有无数的高素质拔尖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在蓬勃成长,茁壮成才的一批批年轻川大人们,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广阔天地中振翅高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上一条:【成就巡礼】回眸发展路 迈向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四川大学第八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下一条:四川大学主页及第八次党代会专题网站推出喜迎党代会系列巡礼报道

关闭